清迈大学在大自然中播下爱的种子 “素贴山的守护者”:灵与林汇集而成的清迈城之根基

2025年2月17日

合作与交流项目处及校友中心

 清迈建城已有700余年之久,由于其精神灵魂、文化和宗教的重要性,清迈人与素贴山融合形成了紧密相连的关系。从最早一批本土居民开始,就深深依赖素贴山的水源、木材和其他林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扩展推进。素贴山仍然在清迈的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成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来源,还跻身成为全国排列靠前的旅游胜地。然而,素贴山的森林和野生动物正面临日益严重的侵蚀和破坏。保护清迈居民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已然成为清迈大学肩负的重要责任之一。现有学校研究团队将科学发展引领成为知识根基,致力于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保护最大化。

回溯至50多年前,泰国的自然区遭到每年高达6%片区的严重破坏,由于“山火”的蔓延,土壤侵蚀加剧,本土植物和动物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正因如此“清迈大学森林恢复科研小组”(FORRU-CMU)应运而生。该小组由一群生态学家和科学学院生物学的学生组成,主要任务是研究恢复森林与生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并研究恢复森林的碳汇功能。该科研小组小组进行环境知识研究传播,并为对森林恢复感兴趣的个人及机构安排基础信息知识培训。

FORRU联合创始人史蒂夫·艾略特博士指出,森林恢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必须以严格周密的计划为基础,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推进地形被破坏或退化地区的人类生活质量。FORRU的重要工作之一不仅是通过播种、苗圃育苗等方式保存造林种子,然后将其移植到森林恢复种植区,还深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样本,旨在恢复生物多样性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此外,团队还利用无人机技术拍摄高空影像,以对比分析林区恢复改造区和林区自然恢复改造区的结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并进一步延伸至未来如何使用无人机进行大规模播种。

除了恢复自然恢复研究之外,研究团队还通过天文技术,研究古代遗址中的文化与风俗背后的知识,为历史和考古学研究提供支持,并将彼此贯通衔接,激发人们保护和传承当地优秀的风俗文化。针对“素贴寺佛殿朝向布局”的综合研究表明,佛殿轴线相对于正北方向倾斜了59.74度(佛殿正面朝向东北方向偏移30.26度)。这一倾斜角度与太阳或月亮的位置无关。通过建模和计算对素贴寺的历史回溯,研究人员发现,在公元1537年左右,佛殿的朝向与北冕座(Corona Borealis)的升起方向一致,这在兰纳文化中被称为“Dao Khobdong”或“佛诞星座”,用于确定佛诞月份。清迈大学科学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系Siramas Komonjind(助理教授、博士)作为该科研团队成员之一提到,这一发现与兰纳日历设定有关,兰纳人在此期间会前往素贴寺进行祭拜,反映了人类、自然与文化长期共存的重要性。科学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文化遗产,也为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智慧得以永存。

当知识开发与对“素贴山”价值的珍视相结合,就能有效培养新一代对自然环境的爱护意识,使他们成长为延续“素贴山”自然美景的守护者。“清迈大学素贴山自然科学中心”便是这一知识传承的重要基地,该基地由教师、科研者和学者们在此长期探索沉淀,旨在运用熟练的知识体系推进素贴山的生态活动,包括鸟类学和人口生态学研究。通过为青少年举办环保夏令营等活动作为媒介,帮助公众学习和了解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素贴山自然科学中心负责人Prasit Wangpakapattanawong(副教授、博士)表示,该中心涵盖了与素贴山国家公园相关的所有领域活动,致力于通过学术服务传递知识和建立社区意识,特别是在素贴山地区,进一步推动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该中心设有固定展览、临时展览、种子库以及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活动服务区,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服务中心,由自然解说员带领游客参观学习。并打造知识交流联盟平台,促进社区环保意识的形成,就如同在社会中播下爱护自然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在未来的社会中生根发芽,实现可持续发展。
芽。

Gallery